在一档节目中,主持人问易中天先生:“你有信仰吗?”
易先生如此回答道:“关于信仰问题,第一,我负责任的告诉你,我没有信仰!我无党、无派、无信仰——‘三无人员’……”
“第二,我不反对你有信仰。我自己没有,但是,我不反对你有信仰——我尊重任何人的任何信仰:只要是发自内心!……”
“第三点,我不认为中国需要信仰,我认为把中国当前道德滑坡、‘道德沙尘暴’出现原因,归结于中国人没有信仰,是一个伪命题——因为,中华文明的特点,就是3000年无信仰!我们民族有过信仰吗?从来没有!”
“什么叫信仰?信仰就是对超自然、超世俗存在的坚定不移相信!就是你相信有一个东西存在的,这个东西一定是超自然的和超世俗的,它既不是自然界的,也不是社会里面的”。
“至于叫什么,叫上帝,叫神……叫什么无所谓,但一定是超自然超世俗的,坚定不移的相信。只有这个叫信仰,其他的都不能叫信仰”。
展开剩余85%“把其他的东西叫成信仰,是非常危险的,只有这个信仰是安全的,其他的那个伪信仰是非常危险的,一定要变成邪教的,正教就是对这样的一种东西的信仰,而我们民族是没有的”。
“我们的中国人讲道——天道、人道,它不超自然,它也不超世俗,它就是自然之道,或者就是世俗之道……所以它不是信仰”。
“第二,我们中国人对待它们的态度,是非信仰态度。信仰是什么呢?德尔图良大主教一语道破天机,叫作‘正因为荒谬,所以我信仰’!”。
“什么意思呢?就是它的存在,你不能用经验证明,不能用实验证明,不能用数据证明,不能用推理证明,没有任何办法证明它是存在的”。
“但是……你相信它是存在的,因为荒谬,所以你就相信它……你只有信仰它——这才是信仰的态度,而中国人没有”。
“中国人对待鬼神的态度,是实用主义的。因此,中国人的所谓信仰,它是无所不包的——你到农村去看他的神龛里面,有如来佛祖,有观音菩萨,有太上老君,有玉皇大帝,有关公,有伟人……”。
“考大学的时候,他就去拜文殊菩萨;生孩子的时候,就拜观音菩萨;航海的时候就拜妈祖,想发财的时候就拜财神、关公——他们都是根据需要去崇拜的,这叫信仰?这能叫信仰吗?……”
易中天先生是一位思想独立、有着文人风范的学者,他因此受到很多喜爱者的欢迎,但同时,也遭到了反对者的批判与抹黑。
特别是现在锦盈多,在这样一个人人大谈“文化自信”的网络时代里,易中天这种“中国3000年文明无信仰”的立论与表述,显然会遭受很大争议,甚至是非议极大了。
首先,要明白何谓“信仰”?如何定义“信仰”?
文字的边界,就是思想的边界;文字的边界,对于人类来说,甚至可以说就是世界的边界。所以,如何用文字定义“信仰”,统一了概念之后,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首要关键。
易中天先生在此谈论的“信仰”,显然是其所言的“超自然、超世俗”,而非存在于自然现实中——这基本上可以归类为“宗教信仰”了。
但即使是谈“宗教信仰”,有人或会说:中国人难道不存在宗教信仰吗?。
当然存在,比如,中国本土的道教,还有对于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影响最大的外来佛教;当然,也有现当代以降,多种外来宗教带来的不同程度之信众与影响。
纵观中国3000年历史,真正可谓是主流的“宗教信仰”大致有:
其一,当然是被我们的文化学习、吸纳和改造最为成功、影响最大的佛教了。
以及占次要地位的本土道教文化,二者算得上中国历史上最久远、影响最大的两大名副其实之“宗教”。
但诚如易中天先生所言:无论信佛或信道,它在本质上,都难成为纯粹超自然、超世俗的“宗教信仰”。
而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本色,让佛教与道教在中国的影响上,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、实用主义之底色;而未能真正成为人们忏悔现世、超度来世的超自然感受,其所达到的宗教信仰之功用,就明显会大大减色。
其二,就是我们本土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、思想、哲学——“儒教”。
虽然我们更多是叫作“儒家思想”,但在“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之后,其无论是在政治、社会、文化和经济、思想等领域,其对中国人产生的久远、广泛与深厚的影响力,可以说,甚至超过了“宗教”色彩明显的佛教!所以,将其称作“儒教”,似乎也不太为过吧?
当然,一如易中天所言,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功用,才是“儒教”的根本特征!——这其中,儒教最重要的一大目的,就是千百年来用于维护王朝专制统治;维护官僚阶层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。
同时,其也在客观的演变过程中,成了被统治者——民众的一种言行、道德和精神的准则,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、提升百姓的精神维度等,也呈现出其时代进步性、文明性的一面。
但如果用易中天定义的“信仰”来观察,“儒家”的哲学思想和现世治理工具的特征,就很难符合其所认为的“信仰”范畴了。
不过,对于何谓“信仰”?还是有不少的争议——比如,有人认为,信仰的定义应该更宽泛些,像政治信仰,有上亿党员对于主义的信仰,能不算信仰吗?
还有人认为,“儒家思想”深远影响下的中国文化,有人都能将其视作“儒教”,说明它不仅对中国人,而是对于东亚、东南亚文化等,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,其能延续和成长3000余年,所以,不能因此否定了中国人有“信仰”!
在这样的思路和思潮之下,还因此出现了“主义+儒家”化的学术“创新”出现。
当然,如果过度将文化、思想给实用主义化,特别是呈现易中天所言的“仰而不信”状态,那么,所谓“中国人无信仰”的危机与争议,或仍将不断继续下去了……
还有,易中天认为“非超自然、非超现实”的东西,如果成为了信仰,会是很危险的,甚至成为“邪教”!
这当然也并非完全是危言耸听,想一想历史过往中,还有现实社会里出现的那些邪教,我们就会明白,易先生何以如此定论和无比担忧了!
只有“仰”的姿态,没有“信”的态度,更无信而行之的坚决与坚定——即达不到易中天先生所言的“只要是发自内心”,则所谓言之凿凿的“信仰”,就会成为空谈与笑话。
也就是说,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相信、崇拜,并为之付出一切地行动,那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的“信仰”!
如果以易中天的这一标准作对照,估计,中国人中的如此“信仰皈依”者,应该是很少、很少吧?
在当代中国,对于不同群体而言,既有上亿的政治信仰者,更有数亿的传统宗教之信众,也有很多无神论的中国人,却也会将以“儒教”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,当作滋润于心的信奉与追求——但是,何以我们这一个数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度里,要找到“发自内心信仰”的人,现在却是这么的难呢?
这,才真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,都先扪心自问一下:你真的是一个“发自内心去信”的信仰者吗?——如果不是者很多很多,那么,一时半会,你还真的很难驳倒易中天先生此论了!
如果“发自内心去信”者都寥寥,那么,又何谈“文化自信”呢?【原创评论:瑜说还休】
发布于:安徽省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